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
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聯盟成立 2025-03-25
川越是經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門批準、于2006年成立的一所中小學課外培訓學校。是一家整合了優質教育資源和科學教學技術,專注于中小學文化課課外培訓機構。學校針對初高中開設有:高三全科集訓、藝考生文化沖刺培訓、全科輔導補習、高考輔導。
2022高考已落下帷幕,經歷了人生大考的高三考生,終于可以卸下緊張備考的負擔,在高中時代最后一個暑假放飛一下自我。但考生們還不能完全放松,高考后,選專業、填志愿是你接下來要面對的問題。關于選專業,你或許有這些疑問,高校招生專業有哪些?有哪些途徑可以了解職業?專業與職業有哪些聯系?畢業出來做什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助力考生和家長選專業!
一、了解職業世界
“職業”與“專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你沒有明確的專業方向,也可以終為始,先對的職業進行初步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將我國職業分類體系分為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型職業增多,職業數量遠超出職業分類大典的范疇。自2019年起至今,人社部陸續公布了近百個新職業,這些新職業集中在高新技術、新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
新型職業的誕生,正是因為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發展目標。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未來主要聚焦“12個強國”:促進“制造強國、航空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落實“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強化“質量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適應數字化轉型、產業基礎高級化趨勢。
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成為十四五期間的重大科技戰略方向。
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給未來職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很多職業對于未涉足過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職業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每天的具體工作到底做什么?這些可能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以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為例,作為2019年人社部公布的13個新職業之一,經專家論證、社會公示確定該職業是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算法、深度學習等多種技術的分析、研究、開發,并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設計、優化、運維、管理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主要工作任務如下圖所示。圖片
此外人社部公布的其他公布的新型職業都有具體的工作內容介紹,對這類職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人社部網站進行查詢。
除了官方定義,想了解更多具體的職業現狀,建議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 職業信息相關的數據庫、學術論文。如了解人工智能相關信息,可以查看國家統計局對行業薪資發展情況的解讀、最新發布的行業發展藍皮書等。
2. 關注職業相關權威專業網站、論壇社區,獲取相關專業人士的解答。
3. 咨詢在職人士,包括具體的工作時間安排、在相關行業領域的人都具備怎樣的能力和性格特征?什么樣的專業教育背景對于這類職業會有幫助。整個職業領域或行業的薪資水平是怎樣的?3至5年行業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影響這個行業的因素有哪些?從哪里可以獲得相關專業的信息?
二、專業與職業之間的聯系
大學里的專業設置與未來職業需要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大學的專業學習與將來的職業選擇也是兩碼事。所以在選專業時,既不能不顧將來職業生涯發展需要盲目選專業,也不能將選專業與選職業簡單地畫等號。
據教育部2月公布的數據,2021年度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目前共有12個學科門類,703個專業。
在眾多專業中,有些學科專業與職業對應路徑是清晰的,比如教育學面向教育相關行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多數成為教研人員、教師等;醫學主要培養醫療行業人才,想成為醫生就必須有臨床醫學、中醫學……等專業學習背景。
但大多數情況是,一對多或多對一,專業和職業之間相互交錯著。讀了某個專業并不能確定能從事什么職業,只能說讀了某個專業能找某一類工作,我們的未來也不應被某個學科專業定義。例如,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社會對數學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畢業生從事的職業并不唯一,理論研究、數據分析、軟件開發、金融保險、教師等等都是數學人才可以涉足的領域。
如今,交叉學科的發展使得專業與職業一對多的情況更加普遍。很多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新興交叉學科,培養滿足國家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高層次創新人才。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將傳統的工科、文科、農業、醫學等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相結合,例如空間科學與技術就是在物理、化學、地球科學以及計算機、信息等專業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交叉學科,研究地球、大氣、太陽系以及行星范疇的科學問題,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等任務的開展下,我國對空間科學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
三、探索自我職業目標,助力大學專業選擇
在了解了專業與職業的關系后,選專業時還有幾個疑問需要解決。除了分數和位次,你是否喜歡這個專業?你是否擅長這個專業?畢業后你是否愿意從事相關的職業?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職業目標出發。
雖然在大學學習的專業未必代表未來的職業,但是如果我們能在客觀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做出適合的專業選擇,那將為我們一生的事業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只有確立了職業目標之后,有努力的方向,才會有動力去追求,明確職業目標也更有助于選擇專業方向。
那么如何設定職業目標呢?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自己的興趣、實力等各方面定位得越準確,在志愿填報的時候目標性就越強,就越不容易出現偏差。在高中階段,有同學對自己的興趣并不明確,或者認為盡管在這個階段有感興趣的事,未來難免會隨著各類因素有所變化。但至少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擅長不喜歡的事,劃定自己能接受的興趣范圍。然后在興趣范圍里,了解有哪些專業,專業的就業方向是什么?是否愿意從事相關職業?
另外,確定職業目標還可以結合自己所處的社會現實和實際情況(家庭、學習、教育、性格、特征等)。
設定職業目標時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1.如果考慮前途、社會評價等各種因素,你希望能從事怎樣的工作?
2.為什么設定這個職業目標?
3.學習哪些專業或掌握哪些技能可以更快拉近與職業目標的距離?
4.你的職業目標大體上分為幾個階段?
5.大學四年你有哪些具體目標?
6.畢業后三至五年內你會做些什么?
認真回答了以上這些問題,職業目標也基本明晰了,那么你離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更近一步,在讀完大學后,不會再為選擇了某個專業后自己能干什么而迷茫、為就業問題焦心。
最后,祝今年高考的考生們都能被錄取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所學即所愛!
如果有需要,可咨詢川越志愿填報,有興趣需要了解的家長和考生們可以到校區詳細的了解。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