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分類評價機制構建的重要經驗與關鍵要點 2025-04-10
-
三部門聯合發文:加強語言文字復合型人才培養 2025-04-01
-
浙江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聯盟成立 2025-03-25
川越是經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門批準、于2006年成立的一所中小學課外培訓學校。是一家整合了優質教育資源和科學教學技術,專注于中小學文化課課外培訓機構。學校針對初高中開設有:高三全科集訓、藝考生文化沖刺培訓、全科輔導補習、高考輔導。
聚焦未成年人沉溺直播打賞問題,四部門聯合給直播平臺畫出幾大重點。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下稱《意見》)。
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就《意見》有關背景、主要內容和工作要求答記者問時提到,“規范網絡直播打賞、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構筑強有力的全流程全鏈條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意見》從7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包括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
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
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
建立未成年人專屬服務團隊;
規范重點功能應用,網站平臺應在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
加強高峰時段管理;
加強網絡素養教育等。
多位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對直播平臺影響最大的舉措是第五點,要求網站平臺在《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此外,《意見》第七點還要求,網站平臺在青少年上網高峰時段,即“每日20時至22時”,不得設置“PK懲罰”環節。
一個月內取消打賞榜單
《意見》第五條提到,意在規范重點功能應用:
網站平臺應在本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加強對“禮物”名稱、外觀的規范設計,不得通過夸大展示、渲染特效等誘導用戶。加強新技術新應用上線的安全評估,不得上線運行以打賞金額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各類功能應用。
“榜單功能的取消,能夠帶來的直接效應,首當其沖的就是對于惡意打賞、過度消費的規制。同時打碎了過往‘打賞為王,流量至上’的游戲規則。”浙江墾丁律所蘇州分所主任朱駿超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分析,新規出臺后,以往通過打賞換取流量,或以打賞額度作為主播排名、流量扶持的唯一標準的粗放做法將成為歷史。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這條《意見》對直播平臺的營收影響顯然是巨大的,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此前直播平臺的營收也是很大程度上基于非理性的經濟和精神透支,都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目前的新規也是一種理性回歸,刺激平臺走出舒適圈,去做創新。”
不過,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法務也向21記者表露了一種擔憂,即新規之后,直播平臺可能針對性上線一些變種的“榜單”功能。
朱駿超建議,不管“榜單”如何多元變化,只要抓住“榜單”功能的底層邏輯及“榜單”“流量”與“打賞”之間的關聯度,當榜單的名次排位與有償打投之間產生較強關聯度時,就極有可能觸碰到新規的違規紅線。
每日20時至22時不得“PK懲罰”
主播連麥PK,由雙方粉絲投票決定輸贏,輸的一方要接受懲罰。這種直播PK玩法是各平臺主播漲粉最快的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增加直播觀看性、刺激粉絲消費的熱門玩法,極易產生亂象。
本次《意見》對“PK”做出了嚴格限制。其中第七條提到:
每日20時至22時是青少年上網的高峰時段,也是規范網絡直播的重要時點。網站平臺在每日高峰時段,單個賬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現方式,避免誘導誤導未成年人。網站平臺應在每日22時后,對“青少年模式”下的各項服務強制下線,并不得提供或變相提供常規模式開啟方式,保障青少年充足休息時間。
此外,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姚志偉和潘愷文律師均指出,從本次四部門的聯合發文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趨勢:即監管機構在對游戲實行嚴格的防沉迷新規之后,也要加強對直播平臺防沉迷的重視。
部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直播,已然是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不少代表委員均就此提出看法,如2022年全國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李君就曾建議關閉直播打賞。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孫建博則提出關于對“網紅兒童”立法保護的建議。
姚志偉向21記者分析,在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這個議題上,就存在著天然的矛盾:一旦加大對未成年人的監管,必然也會影響其他成年觀眾的用戶體驗。平臺和監管都要考慮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
“按照目前出臺的最終《意見》,也可以看到監管層在保護未成年人議題上的決心和魄力。”他說。
還有這些重要舉措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大舉措,《意見》還提到以下五點:
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網站平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網站平臺不得研發上線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功能應用,不得開發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的各類“禮物”。發現網站平臺違反上述要求,從嚴從重采取暫停打賞功能、關停直播業務等措施。
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臺應加強主播賬號注冊審核管理,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征得監護人同意。對利用所謂“網紅兒童”直播謀利的行為加強日常監管,發現違規賬號從嚴采取處置措施,并追究相關網站平臺責任。
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青少年模式”是經過嚴格內容遴選、適合未成年人觀看使用的有益方式。網站平臺應在現有“青少年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品模式和內容呈現方式,持續增加適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內容供給。嚴格內容審核把關流程,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專門審核團隊,既選優選精又杜絕“三俗”,讓家長放心、孩子滿意、社會叫好。要優化模式功能配置,在首頁顯著位置呈現,便于青少年查找和家長監督,嚴禁提供或變相提供各類“追星”服務及充值打賞功能。
建立專門服務團隊。網站平臺應建立未成年人專屬客服團隊,優先受理、及時處置未成年人相關投訴和糾紛。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網站平臺應當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及時查核,屬實的須按規定辦理退款。對于違規為未成年用戶提供打賞服務的網站平臺,以及明知用戶為未成年人仍誘導打賞的經紀機構和網絡主播,從嚴采取處置措施。
加強網絡素養教育。鼓勵學校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圍繞網絡道德意識和行為準則、網絡法治觀念和行為規范、網絡使用能力建設、人身財產安全保護等培育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和防護技能。引導未成年人監護人主動學習網絡知識,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教育、示范、引導和監督。支持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宣傳教育,促進未成年人開闊眼界、提高素質、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每10個觀看直播的用戶就有1個未成年人
實際上,針對網絡直播領域存在的亂象,相關部門已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整治舉措。
2020年11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2021年2月9日,由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網絡主播不得接受未經其監護人同意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賞,網絡直播平臺應當對單個虛擬消費品、單次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等內容。這次四部委聯合發布封禁未成年人網絡直播打賞,更是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減輕家長管教孩子焦慮、促進網絡秀場直播打賞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務實選擇,體現了治理思維的理性回歸。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網絡直播新業態迅速興起,一方面在推動行業發展、豐富文化供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平臺主體責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齊、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多發頻發,“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里10萬元彩禮”15歲熊孩子拿父母血汗錢刷給主播20萬”等新聞不時出現,不少未成年人身陷打賞泥潭不能自拔。
據未來網報道,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每10個觀看直播的用戶中,就有1個是未成年人。在此語境下,國家主管部門出臺封禁未成年人網絡打賞的最嚴監管制度,體現了依法規范直播打賞的理性,這對治理未成年人網絡打賞亂象,可謂正當其時。
在瀏覽直播平臺過程中,不少平臺都設置了“青少年模式”,在此模式下無法進行打賞,觀看時間也受到限制。根據國家網信辦要求,從去年3月到去年年底,有53家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
如果需要可咨詢高三補習班。可聯系川越,有興趣需要了解的家長和考生們可以到校區詳細的了解。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