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天花板——資源天花板
什么叫資源天花板呢?通俗來說就是,你在不進行額外拓展,僅僅利用學校所有的資源(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網課則可以替代學校資源)的前提下能達到的最高高度。這一層天花板將在你體系良性循環建立一到兩月之間出現。一般伴隨情況如下:每天的時間剛好夠完成知識點→筆記→作業→錯題→備錯的循環,但再無時間和精力去進行額外拓展。其分數和實力基本對應中流211水平。所以理論上來說,應用這一套方法和體系,在100天以上的時間周期,一定可以積累至211實力。
那么突破第一層天花板的辦法是什么呢?
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在方法的實踐中進一步提升應用的熟練度,減少同樣工作量所耗費的時間來提高整體效率,省出時間來進行額外拓展,拓展自己對非常規方法的積累,拓寬自己的知識廣度,減少知識盲區。拿數學舉例子:需要了解、并適當掌握、實踐洛必達法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在高中壓軸題有一定高頻應用的高數知識,提升自己對壓軸題的理解能力和拿分能力,減少面對壓軸題時“小題三道,只取一瓢”的現象的發生。說得再白一點就是求求你了,壓軸題扣點分數出來,不然你分數不夠看的。
什么叫潛力天花板呢?首先,上文提到的方法實踐的熟練度已經很高了,進一步提升效率的空間已經被壓縮得很小,每天剩下的用來拓展的時間基本已經固定。而這個時候,你已經付出了比較多的時間進行難題的鉆研,卻發現進步的速度逐步減緩。簡單說就是你在此時花再多時間去鉆研難度很大的題目,也沒法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多拿很多分數了,并不是說你投入時間不會有收獲,畢竟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只是這個時候投入和產出比已經很低,沒有必要再深入了,當然這個具體極限因人而異,有很大的智力因素、身體因素和其他外在因素的的影響,我在此就統一定義為潛力。這個時候你的分數的提升就會再次陷入僵局。
而突破這一層天花板的方法需要兩條道路雙管齊下,在這里我一一介紹。
第一條是減少難題鉆研的時間投入,轉而向解題的穩定性進行定向突破。
聽不懂?沒關系,簡單說,就是搞清楚自己哪里還存在“丟分”的可能,然后揪著這個專項去重做錯題本以及刷題。那個想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對體系的基礎——三本本子有極高的要求的。很多同學知道要刷題,卻神化了刷題的效果并曲解了刷題的意義。請在每次翻開課外習題冊之前提醒自己:刷題是用來查漏補缺的,而不是用來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的。
你見過幾個高一、高二不上課,高三只靠刷題刷到清北的?別被幸存者偏差蒙蔽了雙眼,我身邊的圈子里,這樣的人確實是有,但是占的比例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而且那需要多強大的意志力?需要多強的自律?會走多少彎路?會做多少次重復的效率低下的事情?人家是不是本就比你聰明?你只是看不到罷了。
所 以 以 后 千 萬 不 要 再 盲 目 地 進 行 任 何 形 式 的 刷 題 了 !
還記得嗎,關于錯題本有一點要求:系統化。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為你之后查漏補缺提供方便。而不是為了讓你多花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情。
可是怎么判斷哪些專項需要加強哪些不需要加強呢?
關鍵點在于考試。
我們要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好我們身邊的所有資源,當然也包括考試。
你想,一次全科考試動輒10小時以上,更不用說算上準備的時間、復習的時間還有等待的時間。我這么多時間拿去重做錯題或者針對性刷題,它不香嗎?香啊,但我有辦法讓你的考試發揮出原來300%的效果。
首先注明,此階段的任務都建立在已突破第一層天花板的基礎上,如果每天光是處理學校布置的任務都精疲力竭,請千萬不要好高騖遠。
考試的本質是一次檢驗,尤其是期中、期末、和高三的綜合性考試,都是檢驗個人能力水平的重要機會。是我們針對性重做錯題、拓展刷題的重要依據。
你可能要問,為什么我不能像掃地一樣從第一個要學的知識點,一路掃下去,掃到最后一個知識點呢?或者是我在平時覺得薄弱的就去補一下,覺得還行的就放一放,效果應該也差不多呀。
不,我要告訴你,差得很多,很多很多。
第一,你考試暴露出的問題,是你經過筆記復習、考前錯題回顧、臨考備錯自警重重保險下所存在的問題,無論其難度,都能真實地反映出你這一個專項不行的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在高考中,除了難度特別大的問題,都需要做到100%的把握不丟分,那么你只要在平常的考試中丟了分,就必須要重視,并且去進行專項加強。
第二,為了更好地把握節奏。考試和考試之間一定有給你自由支配的時間,以考試來作為標準,在下一次考試之前,對這一次考試出現問題的專項進行突破,建立:考試檢驗問題→發現問題→刷錯題、刷新題突破→解決問題→考試的良性循環,對提高執行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為了充分利用考試和考試之間的周期。通常來說,越是大的考試,留出的準備、復習時間就會越足,距離下一次考試的時間就會越長。前者說明:你一旦有暴露出問題,那這個問題是經過更多時間準備、突破了更多你的防線所冒出頭的問題,它會更值得你重視。而后者則保證你有足夠的時間,去進一步補足、加強、拓展、深化出現問題的專項。
所以你只要通過考試清楚了自己需要加強的專項,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專項突破。
舉個例子來說,你數學考試錯了一道立體幾何,而這一塊理應是100%正確率的,那你就需要在下一次考試到來之前,完成錯題本上所有立體幾何題目的重做,并且結合自己的課外習題冊來練習立體幾何章節(并且也要做好錯題本整理)你可能要問我:“那學長我要做多少題目才合適呢?”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我之前說的,“不要給自己設定類似今天要完成20道題這樣的目標”,因為它真的真的很低效。頂得住就繼續做,頂不住就休息。這個問題很難嗎?
以上就是第一條途徑——定向突破
第二條途徑其實是一條貫穿三層天花板的路:我們前面提到要提高“方法實踐的熟練度”,因為我們每天需要完成的積累是有限的。無非是筆記、錯題、備錯三座大山。問題是高三是沒有新課的,全年都在復習,隨著你的實力一天天增強,錯的題目也會越來越少,隨著你在班級里名次的上升(只要你吃得了最開始的苦,成功建立了良性循環,并且堅持努力了一段時間,成為班上的第一名是必然的事情),你需要花在課堂上的時間也會相應減少。所以我們一方面需要加快我們整理筆記、錯題、備錯的效率,一方面則自然可以隨著實力的增強來減少我們每天需要做的筆記、錯題、備錯的總量,從而進一步省出時間來進行專項突破。
隨著你在這兩條途徑上的同步開拓,你將逐步接近你在高中階段永遠無法突破的第三層天花板——實力天花板
顧名思義。到了這個境界你已經完美掌握了所有關于學習的技巧,并且熟練應用其來進行日常的學習,并且由于你目前的強勁實力,你每天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用來繼續開拓并不斷鞏固基礎,降低失誤率。你將持續以無人能比的自信、無人能比的穩定發揮、無人能比的進步速度無限靠近你的個人最終高考分數極限。這個時候,我想告訴你,高考真的真的很難,并不是你學習方法完美、付出很多,就一定能考上清北。
請尊重一個事實:除了你以外,這世上真的有很聰明并且很努力,而且方法也很好的人。
我對你的期望是:你在分數上,能達到自己的極限,能高考結束后,問心無愧地在心底向天大吼:“我盡力了,我不后悔。”這就夠了。清北不清北的其實沒有那么那么重要,站在這個境界上,很多時候,你需要相信一句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盡管我的經驗告訴我,凡是能達到此境界的,80%都能突破清北的分數線。
但是如果很不幸,你是那20%或者因為發揮等原因而無法如愿的,我都希望你可以坦然地面對高考。
因為我們和別人不一樣,得益于我們的方法體系,我們參與高考之前,分數的波動基本能夠控制在10分之內(我們只有發揮超常的機會,但絕對不會有失常的可能),這也基本意味著我們基本在參加高考之前就能基本確定我們最后的分數。
不過話說回來,高考不過是一件小事不是嗎,就像我之前幫你算過的那一筆賬,你即便是211名牌大學畢業,也難以實現自己“生活得比較不錯”的愿望。
很多時候你要相信,分數不能決定能力。
如果說方法體系是教會你如何學習,給予你在分數上實現夢想的可能,那我給你上的名為“勸學”的啟蒙課和我后面和你的談話的字里行間傳輸給你的理念,也許才能真正意義上對你的人生產生真正的幫助。
你要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成為人生的強者。
只是一個高考,還不夠看。